千载悠悠已成俗,万家千户庆端午,说到端午节,你会想到什么?吃粽子、赛龙舟呗!当然,自2008年之后,我们又想到了端午法定节假日,放假出去玩~哈哈……然而,对于一个汇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节日,我们是否还要去发现更多富有深层的意义?在此苏州宏鼎小编总结了端午说文化、说风俗、说故事几个小段分享给大家。
说文化
紧锣密鼓的时间轴背后,看到了咱国家为端午节真是操碎了心。而中国有那么多的传统节日,为何偏偏对端午节 情有独钟?
——2006年5月20日,端午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——2007年12月7日,正式将端午节列为国家法定假日,规定农历端午当日放假1天。
——2009年9月30日,中国端午节入选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》,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。
端午节是中国众多传统节日中,唯一一个和纪念人物相关的节日,我们所熟知的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屈原、伍子胥,不熟悉的如春秋时期的介子推和东汉的孝女曹娥,都和端午的起源有着颇多渊源。当然,还有其他众多的说法,无论是从纪念人物,还是从各地独特风俗而言,端午节都是唯一一个汇聚了中华民族“贤”、“孝”、“礼”、“善”、“义”等文化精髓的节日。
所以说,端午节所传承的不单是一种民俗文化,尤其在被打上“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”的印记之后,更是添抹了一层厚重的民族文化色彩。
说风俗
端午节最常见的风俗无非是吃粽子、划龙舟。但作为一个源远流传的传统节日,每个地域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。就江苏而言,便流传了不同的民间习俗。其中最典型的便数“吃红“的习俗。关于“吃红”这一说,我们江苏南京有“五红”、扬州亦有“十二红”。“红”即红色菜或者红烧的菜肴。
关于南京“五红”有个传说,很久很久以前,蛇、蜘蛛、蝎子、蜈蚣和壁虎五种毒虫相约,在端午节天气暖和时一起去为害人间。它们刚到一户人家门口,就听到女主人说,快吃,这是油炸的五毒。五毒听后大吃一惊,趴到窗口一看,只见桌上放着五种红色的菜,五毒看了以为是炸的自已的同类,吓得魂飞魄散,夺路而逃。
这一年,这户人家就很少遭遇五毒侵扰。此后,吃五红的习惯就流传了下来。而这五红便是——烤鸭、苋菜、红油鸭蛋、龙虾、黄鳝。
扬州“十二红”是指红色或红烧的时令菜肴,通常分为4碗8碟,即4碗热菜——红烧黄鱼、红烧牛肉、红烧趴蹄、红烧鸡块;4个凉拌——咸蛋、香肠、花萝卜、四熏鱼;4个热炒——炒苋菜、炒猪肝、炒河虾、脆炒鳝丝。这当中的数字也有讲究,12代表每年的十二个月,4碗8碟则兼顾了每年的四时八节。
说故事
端午喝雄黄酒驱妖辟邪
在汪曾祺的《端午节的鸭蛋》中提到过雄黄酒,其中说:“喝雄黄酒。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,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。”
端午节喝雄黄酒是怎么来的呢?
传说屈原投江之后,屈原家乡的人们为了不让蛟龙吃掉屈原的遗体,纷纷把粽子、咸蛋抛入江中。一位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,说是可以药晕鱼龙,保护屈原。一会儿,水面果真浮起一条蛟龙。于是,人们把这条蛟龙扯上岸,抽其筋,剥其皮,之后又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和脖子上,再用雄黄酒抹七窍,这样便可以使孩子们免受虫蛇伤害。
这样的习俗在很多地方延续至今。民间认为喝雄黄酒可以驱妖避邪,同时,以雄黄酒涂抹儿童面颊耳鼻,或在额角写一“王”字,比作猛虎,以威邪魅。
值此端午之际,苏州宏鼎包了六个爱心棕子送给您,精心挑选“快乐”、“幸福”、“健康”、“如意”、“财富”、“平安”作馅,拿出100%的关心作皮,粽叶层层,片片全是安康,糯米香香,粒粒全是吉祥,爱心粽子保质期:一辈子!
人生无需惊天动地,只要快乐就好;友谊无需甜言蜜语,只要想着就好;金钱无需车载斗量,只要够用就好;朋友无需遍及天下,只要有你就好,祝端午节幸福安康!